北洋大学堂创建的奏折
发布时间:2019-04-09    

编者按:为纪念永利集团304am官方入口诞辰120周年,我校与今晚报副刊部联合举办“天大故事”征文活动,将征集到的文稿结集出版《向海而行》一书,并开设专栏进行刊载。由于篇幅所限,未能将所有文稿进行刊载。因此,现陆续推出书稿中未被专栏刊载的优秀故事,敬请期待。

北洋大学堂创建的奏折存于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军机处随手档。随手档记载:“硃批王折报四百里马递发回------津海关道盛宣怀创办西学学堂禀明立案由。”短短的一句话,包含许多的历史信息。

为什么北洋大学堂创办的奏折是经清军机处上报光绪皇帝,而不是通过总理事务衙门?为什么该奏折的报批要用“四百里马递发回”的形式?

先说军机处是什么机构。清史专家戴逸在《简明清史》一书中写道“军机处始设于雍正年间,因与准格尔部作战,为了紧急处理西北军务”而设。“军机处的职权既重要,又广泛。他是皇帝私人的工作班子,直接听命于皇帝。”“军国大计,罔不总揽。自雍、乾后百八十年,威命所寄,不于内阁,而于军机处。”阎崇年在《大故宫》一书中也讲到“军机处与内阁有什么不同呢?军机处与内阁,既有联系,又有区别:军机处办理重大机密事务,内阁则办理日常行政事务。”

根据戴逸先生的介绍,军机处起草的谕旨,有的先下内阁,称为“明发”,有的不经内阁,由驿马传递,直抵督抚,称为“廷寄”。“廷寄”主要是处理重要机密事件,根据缓急分为三、四、五、六和八百里马递。京津之间的路程仅仅二百余里,使用“四百里马递”的规式已凸显其重要和紧急。对照戴逸先生的介绍,解读清军机处随手档关于北洋大学堂创建奏折的处理过程,我们得到这样的体会:甲午战争失败后,“使中国面临着空前的民族危机”,全国上下群情激愤,光绪皇帝颁布《国是诏》急切寻求救国之策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“采用西制,兴学树人”的北洋大学堂作为救国之策的“重大机密事务”而建立。为了排除干扰和阻力,以“四百里马递发回”这种处理“军国大事”的急件形式,通过军机处直接上报光绪皇帝,皇帝硃批后,又直接以“四百里马递发回”北洋大臣王文韶,而后即刻开学。比较之后开办的其它大学堂的拖沓过程,北洋大学堂真是特事特办的先例。

北洋大学堂的创建过程,严格遵循了清廷处理重大军国大事的程序,足见朝廷的重视程度,也反映出中华民族对于教育救国的殷切期望。

为什么建立北洋大学堂的奏折要进随手档?

清人梁章钜《枢垣记略》卷二记载:“直(值)日章京将本日所接奏摺,所递片、单,所奉谕旨,详悉分载。朱批则全録,谕旨及摺片则摘叙事由。有应发内阁者注‘交’字,应发兵部者注明马递及里数。以春夏二季为一册,秋冬二季为一册,谓之随手。”军机处随手登记档以时间为线索,登记了皇帝谕旨和大臣奏摺的梗概要点以及文书处理的结果。可以说,随手登记档不仅是清代军机处每日处理谕旨、奏摺等各项事件的摘由总目和索引,也是清代乾隆朝以後枢要朝政的总汇,其所载内容本身即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特殊的检索功用。北洋大学堂的创办奏折和光绪皇帝的朱批被收入随手档,可见这一事件的历史价值和档案价值弥足珍贵。

文章作者:王杰